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江南经略 卷五上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1a 页 WYG0728-0287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江南经略卷五上
            明 郑若曾 撰
 常州府总论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2a 页 WYG0728-0287c.png
 
 
 
 
 
 
 
 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2b 页 WYG0728-0287d.png
  常州府总论
古今论险要者皆曰京口当长江下流乃留都之门户
也又曰当南北运道之冲乃吴越之咽喉也不知留都
之门户在于靖江吴越之咽喉在于河庄而凡言京口
者皆非也何也靖江横亘大江之中周围百里港汊浩
繁舟师可泊结水寨屯重兵与泰兴江阴二县相为犄
角则海寇不敢越此而窥留都所谓靖江为留都之门
户此也丹徒以东抵于云阳两冈相夹可以设伏可以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3a 页 WYG0728-0288a.png
阇截贼必不敢由此而东若收河庄历奔牛抵于毗陵
通计不过七十里甚便且易既至毗陵则金坛丹阳宜
兴皆可传檄而定而无锡以东咸入其彀中矣所谓河
庄为吴越之咽喉此也夫是二者皆常州之所辖也向
来非不设备但靖江勇夫之力不足以支寇舶之冲河
庄堡寨之兵不可以遏大寇之入必庙堂之上不以靖
江视靖江而以留都视靖江不以河庄视河庄而以吴
越视河庄各设参将各屯重兵务俾其力足以抗禦海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3b 页 WYG0728-0288b.png
寇不得越靖江而西冲江寇不得收孟河而东下夫然
后为常州之善计耳
  常州府疆界考
常州禹贡扬州之域天文斗分野春秋时为吴地吴亡
属越越亡属楚秦并天下为会稽郡东汉为吴郡晋太
康二年始分吴郡置毗陵郡永嘉五年改为晋陵郡隋
开皇九年罢天下郡改为常州大业三年又为毗陵郡
唐武德三年复改为常州天宝元年又为晋陵郡至德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4a 页 WYG0728-0288c.png
二年仍为常州元为常州路国朝升为府领县五(武进/无锡)
(江阴靖/江宜兴)
 府境旧东西二百里南北二百七十里国朝重加经
 画东抵苏州府常熟县界苑山西抵镇江府丹阳县
 界吕城广一百九十五里南抵湖州府长兴县界垂
 脚岭北抵扬州府泰兴县界扬子江中流袤二百八
 十五里
  常州府城池考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4b 页 WYG0728-0288d.png
毗陵为南都肘腋吴越喉襟自晋太康建郡以来即有
城以控制一方曰内子城周围二里三百一十八步高
二丈一尺中外甓之唐景福元年杨行密遣唐彦随权
领州事修筑立鼓角楼白露屋今为府治城废周缭以
垣曰外子城周围七里三十步高二丈中外甓以砖石
上有禦敌楼白露屋伪吴顺义中刺史张伯宗增筑方
直雄固号金斗城门有四东曰行春西曰迎秋南曰金
斗北曰北极外皆有濠宋建炎中毁绍兴二年郡守俞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5a 页 WYG0728-0289a.png
俟复兴缮(胡埕有子/城兴造记)国朝洪武初改筑新城迎秋北极
门即为新城基惟迎春金斗遗迹稍存今亦废曰罗城
周围二十七里三十七步高一丈厚称之伪吴天顺二
年刺史徐景迈筑门有八东曰通吴次东曰怀德南曰
德安次南曰广化西曰朝京北曰青山次北曰和正东
北曰东钦外皆有池国朝武己酉改筑新城城罗城遂
废惟东南故址稍存曰新城在罗城内周围一十里二
百八十四步高二丈五尺甃以砖石洪武二年信国公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5b 页 WYG0728-0289b.png
汤和筑置七门东西南北次此名仍旧次东曰中箭次
南曰石幢水关四一在正东一在正西一在东北一在
西北天顺后楼堞废毁城壁间存成化十八年巡抚尚
书王公恕奉朝命以城算授郡守孙仁重甃易以巨石
新甃增高三尺其门名中箭石幢者复名怀德广化凡
城隍楼橹伟壮丽有加于前(王㒜/有记)久之又圮正正德辛
未北方郡盗出没城郭弗治者多被陷知府李嵩请于
当道而更葺之益走马街广丈馀设巡警铺五十二所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6a 页 WYG0728-0289c.png
(李东阳/有记)掘地通濠城完而寇适至恃以无恐嘉靖乙卯
倭人入寇郡守金濠复筑德安广化两瓮城增筑敌台
窝铺城制始备今城即所谓新城也
 城
  周围十里二百八十四步高二丈五尺厚二丈
 池
  阔一十六丈深二丈
 陆门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6b 页 WYG0728-0289d.png
  七座东曰通吴次东曰怀德南曰德安次南曰广
  化西曰朝京北曰青山次北曰和正门各有楼楼
  外有月城
 水关
  四座曰东水关曰西水关曰北水关曰小西水门
 敌台
  二十座
 窝铺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7a 页 WYG0728-0290a.png
  六十二座
 雉堞
   千 百   垛
  常州府守城官兵考
陆营官兵
 总练指挥一员
 哨官一员
 操官四员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7b 页 WYG0728-0290b.png
  军兵三百四十二名
  民壮二百七十七名
  教场旧在郡治东北即宋教场今废为民居有将
  台遗址存焉外教场在广化门外一里广袤五十
  亩信国公汤和守禦时置岁久广为民居正德七
  年知府李嵩复其地搆演武亭缭以周垣军兵民
  壮以时操习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8a 页 WYG0728-0290c.png
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9a 页 WYG0728-0291a.png
  常州府备寇水陆路论
夫寇欲犯常州水陆可通之路不可胜举其大要不过
三者而已第一是由河庄而进历奔牛马至城下第二
是由江阴之桃花港过坝直抵郡治北门第三是由芜
湖溧阳金坛宜兴而来断断乎不敢从京口闸运河东
下何也京口以东夹罔两岸如山迢迢一水中行非兵
行之道也知斯三者则知所以守常州矣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10a 页 WYG0728-0291c.png
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11a 页 WYG0728-0292a.png
  武进县总论
常州之属县五武进其附郭也运河中贯其西则由京
口可以出大江其东则由勾吴可以通溟渤利害关系
众人之所共知尚来之所预备愚以为贼计巧猾若窥
常州必不由此而入其入也必由夫河庄其详已见于
本府总论矣河庄设备若严贼又将舍河庄而趋桃花
港何也桃花港离郡城仅三十里东望江阴西望孟渎
皆水陆兵将蜂屯蚁聚未易猝犯此港乃人所共忽贼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11b 页 WYG0728-0292b.png
若弃舟于江干从江口登陆而行不片时可抵常郡之
北门报至城亦至矣岂不可虑河庄在县境西北桃花
港在县境东北二者皆武进之所辖也备斯二者则武
进之兵防尽之矣或疑东南有戚墅下渎等港皆滨太
湖盗若由此犯城亦易其险恐不在桃花港下曰是不
然寇若入太湖必由苏常阳羡地方声势鼎沸矣湖中
有七十二山网罟船巡司兵船追逐哨报贼岂能掩袭
而至哉大抵善攻者攻人之所不备善备者备人之所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12a 页 WYG0728-0292c.png
必攻桃花港之攻与不攻存乎哉兵之备与不备耳
  武进县境考
武进县古延陵地汉时为曲阿丹徒旧境三国吴嘉禾
三年改丹徒县为武进晋太康二年复为丹徒寻析丹
徒曲阿置武进县治在今郡城西北六十里通江乡(古/名)
(千秋/乡)梁天监元年改为兰陵县唐武德三年复以兰陵
故地置武进县贞观八年并武进县于晋陵垂拱二年
复析晋陵地置武进县后唐同光元年江盗旁午民不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12b 页 WYG0728-0292d.png
奠居始徒县治于郡城与晋陵俱为附郭治在金斗门
外街西宋因之国朝洪武元年革晋陵并入本县治在
府治南一里县附于府其城即府城也故不另列城池

 东抵本府无锡县界五牧西抵镇江府丹阳县界吕
 城广九十五里南抵本府宜兴县界黄土桥北抵扬
 州府泰兴县界杨子江中流袤一百二十五里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13a 页 WYG0728-0293a.png
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14a 页 WYG0728-0293c.png
  武进县备寇水陆路考
 东通无锡
   其道有三由白家桥官塘东行历横林五牧高
   桥至无锡县之北门或由白家桥收港历戴琪
   杨溪花渡桥出洛社者其东路也由白家桥南
   进采菱港历东槎戴琪冯桥郑渎马家桥杨湖
   藕荡钱桥出双湖口者其南路也官塘东行者
   正道也其馀皆门道也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14b 页 WYG0728-0293d.png
 西距丹阳
   其道一由府治西门历奔牛吕城栅口陵口而
   至丹阳县治者是也乃正道也非间道也
 南抵宜兴
   其道有四由府治西门陈渡桥历栅头寨桥浪
   打川钟溪何桥岊亭至宜兴县之北门者其南
   路也由采菱港进历(阙/)  由丁堰进历(阙/)
    由横林双牌进历(阙/) 者东南路也南路正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15a 页 WYG0728-0294a.png
   道也东南路乃间道也
 北至大江
   其道有二由府治北门七十里桃花港出江者
   其北路也由奔牛镇入孟河河庄闸出江者西
   北路正道也北路乃间道也
 东南至太湖
   出湖之口有三由白家桥丁堰戚墅堰宋建湖
   口洛阳塘门旗庄戴溪诸桥天井岸下隅蒋庄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15b 页 WYG0728-0294b.png
   龚堰薛堰下埠港入湖或于下埠港之东曰新
   村曰董庄曰毛湖曰桃花曰芦荻皆可以入湖
   者其东路也曰白家桥采菱港丰盛江村马巷
   板上周陈虎阱新庄诸桥与东路戴溪桥等合
   者其中路也由县治东境至蒋庄渡支河历圣
   力饮马东板西板诸桥横河分水墩百渡港入
   湖者其西南路也三者皆间道也非正道也
 东北与江阴为界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16a 页 WYG0728-0294c.png
   其道有二见江阴县水陆路考
 西南与金坛为界
   其道有三由府治西门历七里桥荆城港至金
   坛县之北门或由西门小港历三里巷贺家地
   方出荆城港皆正道也由奔牛镇进小港至白
   鹤溪者乃间道也
  右水陆可通之道凡十有六其间港汊浩繁岐路
  错杂不可胜计不能一一而设备惟当摘其中之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16b 页 WYG0728-0294d.png
  尤要者团兵勇建寨栅以守以禦其馀亦惟以游
  兵行哨奇兵设伏轻兵出袭焉斯可矣计邑之险
  要有五曰孟渎堡曰马迹山曰黄山门曰奔牛镇
  曰黄林详著各图说于后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17a 页 WYG0728-0295a.png
 
 
 
 
 
 
 
 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17b 页 WYG0728-0295b.png
  孟渎堡险要说
孟渎乃苏松诸郡之咽喉大寇若犯江南此为最要设
防制胜不可视为缓图详见筑堡议
  孟渎口筑堡议
东南海防与西北边防不同西北之民健斗而善射每
遇寇骑入犯进堡登陴妻奴老幼悉操矢石以禦之堡
内甚贫寇何所利而必欲攻之乎是故北边以筑堡为
利其堡也非浪筑也山隘路口寇所必冲者则筑之在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18a 页 WYG0728-0295c.png
东南则不然海港无处不可冲入海塘无处不可登犯
迢迢原野并无山隘虽欲筑堡何所凭乎纵有堡亦谁
与守乎盖一则胆怯而不敢斗二则常恐绝粒三则势
孤无援故不如一走之为愈是堡之无补于江防海防
较如也惟河庄一堡又当别论而不可以不筑者此荆
川唐公之见所以为不可及也何也孟渎为苏松诸郡
之咽喉愚于常镇诸论已发明之矣荆川默识乎此唱
议兴筑劳民费财万姓怨讟而弗顾厥功大矣但惜其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18b 页 WYG0728-0295d.png
即世弗获与之面议也何也孟渎口常江潮汹涌之冲
土疏善崩堡跨渎口之上凡江行者必由南北水关出
入万一崩时适值寇警修葺则不及不修则致误岂不
殆哉如愚见似当釐为二堡两岸分筑先树木桩以固
其基勿惜石灰以期其久相时如门恊力守禦策之上
也若钱粮不敷难于轻举则但建寨栅亦令夹岸而峙
修创皆便策之次也或者曰寨栅安能禦大寇乎曰不
然寨栅之设不过屯陆兵而已耳孟渎口外自有水寨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19a 页 WYG0728-0296a.png
兵船寇至则战于江中弗容其入也战而弗胜贼舟始
入陆兵夹而击之杜其深入又弗胜也然后直捣奔牛
奔牛之师迎而拒之江口之师尾而追之云阳毗陵之
师又翼而应援之贼将安所逞哉所患者前后左右之
力弗协纵贼剽掠此则有不可料者孰谓大寇之禦而
专恃夫区区寨栅也耶
  孟渎堡城池考
孟渎堡在县治西北六十里通江乡古南兰陵郡即旧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19b 页 WYG0728-0296b.png
武进县也向止设巡司嘉靖间倭警唐公顺之建议筑
堡察院总练指挥公署在内
 城
  周围五百八十丈高二丈二尺厚三丈
 陆门
  六座
 水关
  二座南北各一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20a 页 WYG0728-0296c.png
 窝铺
  二十座
 雉堞
  一千七十九垛
  孟渎堡兵防考
孟渎河居常州丹阳之中相去各七十里寇舶由大江
南下必自此出先年止设巡司弓兵守禦自嘉靖三十
三年倭乱巡按御史尚公维持查系沿江险要议题设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20b 页 WYG0728-0296d.png
守禦指挥募兵分水陆二哨水哨沙船入浆船共二十
九只土兵五百一十二名分为二枝一枝住守孟渎河
一枝往来住守桃花港澡港二处仍各分番出哨至江
阴靖江等处与两县及江阴圌山二把总并江北海防
道所辖泰兴周家桥把总互相策应陆哨原设战兵五
百名后因议革现存操军三百名百户一员统领与小
河巡司弓兵七十名并城内居民协守本堡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21a 页 WYG0728-0297a.png
 
 
 
 
 
 
 
 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21b 页 WYG0728-0297b.png
  马迹山险要说
马迹山在府治东南太湖中二十里太湖之在武进惟
东南一隅最为险要马迹山屹立其中若天设之险也
宋时尝置寨设兵于此以备湖寇甚得守禦长策近年
以来议者僈不及之盖以倭寇侵犯洞庭其势必由无
锡县北行而入杨子县武进道里辽远故也殊不知无
锡西南渔舟甚大贼所深惧往年贼尝犯之辄为所败
复回苏州是防禦已密本县独可无备乎今宜设备于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22a 页 WYG0728-0297c.png
此有警则募渔舟为夹击之势旧寨亦不必修复上有
祥符寺已可屯戌矣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23a 页 WYG0728-0298a.png
 
 
 
 
 
 
 
 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23b 页 WYG0728-0298b.png
  黄山门险要说
黄山门在包港江心水流湍悍盗贼出设之地也况当
常镇二府之交上下瞭望俱可及百里实京口之门户
也长江浩阔守望俱难黄山门上下多沙涂惟此茫无
涯际江中战场此其第一也水兵长枝倭寇所短尽我
之长贼岂能肆志耶保获留都无越于此更得淮扬兵
船协力万全之谋也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24a 页 WYG0728-0298c.png
 
 
 
 
 
 
 
 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24b 页 WYG0728-0298d.png
奔牛镇东险要说
奔牛镇(舆地志汉时有金牛出于山东驰至曲阿界村/人栅断其道谓其地为栅口牛皆奔聚因曰奔)
(牛/)在郡城西三十里北通孟渎包港西通丹阳运河要
道也贼若自孟渎包港南下必自此出或自京口丹阳
东下必经此镇实武进西郊之藩翰也必宜设兵屯守此
地俾与丹阳戍兵互为声援倘遇贼至彼此夹击贼岂
敢长驱而犯毗陵也耶因此地自来无盗故今之议者
佥谓不必设备殊不知孟渎为长江南出咽喉与常镇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25a 页 WYG0728-0299a.png
二府颇相隔绝非设兵于此则孟渎堡孤立无援矣故
守奔牛实所以援孟渎也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26a 页 WYG0728-0299c.png
 
 
 
 
 
 
 
 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26b 页 WYG0728-0299d.png
  横林险要说
横林在武进县治东三十里南通宋建湖阳湖太湖北
通西堰镇乃运道要冲也其东为洛社其西为戚墅丁
堰皆盗贼出没之地贼若东南自苏州以趋无锡东北
自江阴以出高桥皆可以达郡城而此地其必由之道
也宜设官兵一枝屯守于此西卫府治南援无锡
  武进县险要总论
武进县倭寇独不多犯然五险实不可不预为设备五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27a 页 WYG0728-0300a.png
险之中黄山门孟渎其尤要也结援淮扬则黄山门多
助守奔牛坝则孟渎不孤二者宜慎图之
  武进县巡司(司兵/数附)
奔牛巡司
 在县治西三十里奔牛镇旧在镇南自宋以来有之
 元末兵燬国朝洪武初以小河巡司兼辖其地九年
 邑民费得成陈请复之遂重置焉设弓兵四十名往
 来巡逻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27b 页 WYG0728-0300b.png
小河巡司
 在县治西北九十里孟渎河闸西宋时名小河寨元
 改为巡司国朝吴元年移置郑港成化四年徒今地
 嘉靖中徒置孟渎堡内寻复徒今地设弓兵七十名
 往来巡逻
澡港巡司
 在县治北五十里依仁东乡于塘村宋元以来原在
 江北沙新河国朝洪武二十八年以江北沙分𨽻扬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28a 页 WYG0728-0300c.png
 州府泰兴县巡检陈允中奏请徒置今地设弓兵七
 十名往来巡逻
  武进县倭患事迹
嘉靖三十五年丙辰
 二月贼分掠县境
 四月贼围府城
  贼自小河而入
 六月贼掠诸村镇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28b 页 WYG0728-0300d.png
  江阴之贼走往江北复回登犯包港孟河内顾村
  严庄焚掠无遗
   按倭犯洞庭必由无锡北行入江武进道里辽
   远故鲜谋之然防守实不可懈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29a 页 WYG0728-0301a.png
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30a 页 WYG0728-0301c.png
  无锡县总论
无锡县在常州之东南南据太湖北抵江阴岛寇若自
东海而来必由夫长洲之大江而来必由夫江阴若中
原之寇自芜湖湖州而来必由夫太湖(若/曾)尝相视其邑
设备之法有二重焉设于百渎口小瑄双河口高桥尤
涂五了浜者其内一重也设于四河口五牧斗山宛山
荡口怀仁望亭独山将军山闾江山者外一重也团结
有法水陆具备则一时攻掠之患庶几其可免乎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30b 页 WYG0728-0301d.png
  无锡县境考
无锡县在府治东南九十里古勾吴地也汉高帝初始
置无锡县陆羽惠山寺记是山当周秦间大产铅锡汉
兴方殚故名王莽时改无锡曰有锡光武建武中仍改
曰无锡三国吴嘉禾三年省无锡县置毗陵屯田典农
校尉晋太康元年复置无锡县元元贞二年升为州(李/晦)
(有/记)国朝复为县
 旧境东西一百五十里南北一百二十七里国朝重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31a 页 WYG0728-0302a.png
 加经画东抵苏州府常熟县界归正乡西抵本府武
 进县界周桥广一百二十里南抵苏州府吴县界乌
 山北抵本府江阴县界马镇袤一百一十里
  无锡县城池考
无锡县城旧在运河西梁溪东南徐记县旧城基也濠
阔一丈五尺越绝书旧城周二里十九步高一丈七尺
郭周一十一里二十八步高与城等宋乾兴初县令李
晋卿重筑旧子城一百七十七步东接运河西距梁溪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31b 页 WYG0728-0302b.png
正门四东曰熙春(径常/熟路)西曰梁溪(径宜/兴路)南曰阳春(径平/江路)
北曰莲蓉(径郡/城路)偏门三曰顾桥新塘董家元至正末伪
吴张士诚增广甃以砖石国朝洪武初复加缮治弘治
戊午知县姜文魁重修(邵宝/有记)门仍其旧四门之外各有
子城跨于濠岁久尽圮嘉靖三十二年倭寇内讧士民
汹汹将溃知县王其勤倡议修筑周一十八里易门名
东曰靖海南曰望湖西曰试泉北曰控江建楼于门上
西南北水关各有楼南北二关皆跨运河西跨束带河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32a 页 WYG0728-0302c.png
凡七十馀日而城成成二日而倭寇适至初筑时民颇
有于思之歌至是得凭城为守所全活数十万人无不
手额王令者矣
 城
  周围一十八里高二丈一尺厚如之
 池
  深 丈 尺广 丈 尺
 陆门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32b 页 WYG0728-0302d.png
  七座门各有楼楼外有月城
 水关
  三座
 窝铺
  三十座
 雉堞
   千 百   垛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33a 页 WYG0728-0303a.png
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34a 页 WYG0728-0303c.png
  无锡县备寇水陆路考
 东通常熟
   其道有六一由北门历五了浜三坝陈墅北角
   下市桥港口湖桥山塘泾者此北路也一由五
   了浜历新塘桥太平关渎桥寇山荡陆家荡柳
   溪港荡荡一由宛山荡出界泾羊尖华荡者皆
   中路也一由南门进百渎河历梅村张塘泾苏
   沙场鹅肫荡甘露华荡一由百渎出学士桥历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34b 页 WYG0728-0303d.png
   龙亭新塘桥太平以达华荡皆南路也一由东
   门尤涂新塘桥祗陀寺潭塘胶山羊尖驸马庄
   深塘戴渡者东路也惟此为陆路馀皆水路
 西通武进
   其道有三详见武进县水陆路考
 南通苏州
   其道有六一由南门牛场头曹横泾新安望亭
   浒墅射渎枫桥一由射渎进历金鸡塾虎丘山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35a 页 WYG0728-0304a.png
   山塘桥或由望亭之东收港历上下沽霜桥东
   西里桥许家湾王御史桥斜路桥长泾庙三白
   桥虎丘山后出山塘桥或由望亭许墅之间收
   吴家店历白石山至王御史桥以达山塘桥或
   由浒墅之小菜桥入至王御史桥皆南路也由
   南门百渎河历马桥前桥洛婆桥同桥出山塘
   桥者东南路也
 北通江阴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35b 页 WYG0728-0304b.png
   其道有六由北门历高桥四河口青旸镇越城
   桥蔡兴闸抵江阴县之南门者官路也由北门
   三里桥历吞来庙高六堰北诸苏市桥王塘桥
   苏毛桥长寿四河口者西北路也由新塘桥芙
   蓉山者东北路也由五了浜严埭新塘陈墅长
   泾冯塘八字河胡埭杨家桥黄村三河口骆驼
   桥东望桥东板桥者皆北路也由北门进江阴
   港历后圻者陆路也馀皆水路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36a 页 WYG0728-0304c.png
 西南通宜兴
   其道有三详见宜兴县水陆路考
  右水陆可通之道凡二十有四其间港汊浩繁岐
  路错杂不可胜纪不能一一而设备也惟当摘其
  中之尤要者团兵勇建寨栅以守以禦其馀则惟
  以游兵行哨奇兵设伏轻兵出袭焉斯可矣计邑
  之险要有三曰独山曰双河口曰望亭镇详见各
  图说于后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37a 页 WYG0728-0305a.png
 
 
 
 
 
 
 
 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37b 页 WYG0728-0305b.png
  独山险要说
独山在无锡县治西南一十八里锡山山脉西来至是
中断舟行其中北与管社山相望号浦岭门南与兔山
对峙号独山门梁溪之水自双河口至此入太湖地方
盗艘劫掠必从此走太湖避追捕是故双河之险不特
乱世为可虞而承平之时亦号贼薮似宜设一巡司于
此二门置栅严其缉捕贼方无所容耳贼若自太湖入
犯县境则命将率师于此堵截更募渔舟犁之于太湖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38a 页 WYG0728-0305c.png
中贼必不能深入也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39a 页 WYG0728-0306a.png
 
 
 
 
 
 
 
 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39b 页 WYG0728-0306b.png
  双河口险要说
双河口在无锡县治西北五里南通太湖又北五里为
高桥高桥为武进江阴要道贼寇若自江阴南来必出
高桥过双河以犯县治若自太湖北来亦必由西溪过
双河以犯县治双河口者真盐盗往来之冲而我兵所
当固守者也平时客艘过此若履冰霜旧设巡司于高
桥虽得控禦之策然弓兵额少巡逻难周必添兵额往
来哨守有事则以重兵扼之庶县城无北顾之忧矣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40a 页 WYG0728-0306c.png
 
 
 
 
 
 
 
 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40b 页 WYG0728-0306d.png
  望亭镇险要说
望亭镇在无锡县治南五十里与苏州府长洲县分界
其地东通蠡湖西通太湖号为贼薮嘉靖甲寅岛寇自
浒墅而来过此至新安铺闻有窑兵在南门铺贼讹以
为苗兵也复转而南县城得无恙今宜设备于此使贼
不得北行策之上也若忽而不备贼将长驱而至城下
城虽无事四郊之残破惨矣
  无锡县巡司(弓兵/数附)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41a 页 WYG0728-0307a.png
高桥巡司
 在县治西北一十五里五泻河口国朝洪武二年建
 设弓兵四十二名往来巡逻
望亭巡司
 在县治东南五十里新安乡望亭镇国朝洪武二年
 建设弓兵四十二名往来巡逻
  无锡县倭患事迹
嘉靖三十四年乙卯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41b 页 WYG0728-0307b.png
 四月贼攻县城
  贼自江阴县南来势甚猖獗知县王其勤督率士
  民悉力禦之又一枝攻华家堡亦弗克乃焚掠四
  境由蠡口出常熟县与三丈浦贼合
 六月贼至新安铺县城戒严
  先是王知县募窑夫为兵结营南关号曰窑兵贼
  掠苏州府至浒墅欲由高桥出江阴盖恐苏州兵
  船绝其归路也至新安铺掳居民问之曰无锡有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42a 页 WYG0728-0307c.png
  官兵乎应曰有贼复问奚兵应曰窑兵也贼惊曰
  苗兵在无锡行几遇之乃退走取道常熟县而去
三十五年丙辰
 二月贼分掠县境
 三月贼攻县城
  时兵备副使王公崇古驻节城中督官兵拒贼贼
  死于矢石者颇众乃由高桥北去而沿城民居悉
  化为煨烬矣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42b 页 WYG0728-0307d.png
 四月贼掠县境
  十八日倭船七十馀只泊县之北门昼则分䑸出
  掠夜则归聚至五月十二日由江阴君山出江十
  五日出海过刘家河参将罗 帅舟师击之沉其
  五艘贼惊遁
 八月贼掠县境
  为官兵击败而去
   按二年内贼凡六犯多不得志而去则防守之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43a 页 WYG0728-0308a.png
   为功大也彼窑夫者平时亦宜绥结乎故制寇
   须练土著
  华重庆掳入朝鲜始末附录
嘉靖丙辰首夏十有八日倭舶七十馀艘至无锡县之
北门鱼贯而舣各舟之人众寡不一每鸡鸣起则分夥
出劫夜则归聚邑人华重庆遇贼于孤独桥被擒至舟
其舟四十人皆直倭也惟贼首为中国宁波人称四官
不知其姓氏各舟既满五月十二日齐至江阴之君山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43b 页 WYG0728-0308b.png
出海每舟联帮而行十五日出海过刘家港参将罗
帅舟师击之沉五艘贼大惊断缆而逝各不相顾重庆
舟为风所逐白浪拍天莫办其方也二十八日至一山
其大不盈数亩舟人登之伐木艌舟见草屦知为高丽
地面俄而高丽边将遣三舟卒百人逻视矢石丛发贼
逃匿山林财帛尽为所取舟亦被焚二十九日又有三
十馀舟卒千人搜山剿贼无遗重庆等中国人九名冒
死号泣而诉生擒至边六月二十九日解至高丽国都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44a 页 WYG0728-0308c.png
其间经历郡县凡二千里半途有光州牧者即中国之
布政司也先是边将奏报国王遣通事白元至牧相遇
审问间见华姓无锡人即问重庆曰昔有天使华学士
者无锡人也得非汝宗族耶重庆曰然具悉以对元归
述以告王七月初三日王使吏曹尚书覆讯毕出住天
使馆止宿八月十二日王赐宴陪坐盖重天朝亦推学
士之馀敬也宴罢每人赏圆竹帽一顶白布衣一件裙
二条青绵布绢各一疋皂靴一双绵布束腰一幅遣尚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44b 页 WYG0728-0308d.png
书都御史御史各一员太守太医各二员知县一十八
员伴送还朝仍遣军五十人护送至辽东九月二十九
日过辽东见都司三堂起关驰驿十月十九日过广宁
见都司总官十一月朔至京住五蛮驿初三日下礼部
问初五日兵部问十三日复发刑部问十二月初一日
差指挥押回原籍重庆遂得于次年二月之望抵家时
年方弱冠也夫倭寇之患各府县良民掳去者无限若
重庆之生还盖绝无而仅有者也学士名察字鸿山重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45a 页 WYG0728-0309a.png
庆之族祖也自非德学言动有以深服乎彝人之心安
能致其君臣去思如此耶其覆被之泽不独被于重庆
而与重庆同摅八人亦均被焉海外小臣厚遇中国之
人若此皇朝一统体面何如其尊耶我皇上圣德渐被
知人善任不于是益显耶鸣呼后之出使者可以式矣
使此九人者无重庆于其间不能述学士之历历则白
元必不信其为无辜之人而槩目为贼徒矣安肯宥其
死耶况又送归且伴之以官属耶重庆归高丽之臣以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45b 页 WYG0728-0309b.png
诗送行者二其一曰锡山学士闻天下君是同枝共气
人还乡若问东方事仰戴皇恩亿万春前书筵官吏曹佐
郎兼监察御史朴启贤赠启贤字君沃密阳府凝川县
人癸卯进士壬子及第其一曰异国逢秋早金风落井
桐乡关浙江外身世海天东阻折干戈地依稀魂梦中
愁多宋玉限谁慰远人丧丙辰早秋双溪书双溪不详
官阀姓氏不知为何如人也
 江南经略卷五上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46a 页 WYG0728-0309c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江南经略卷五下
            明 郑若曾 撰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47a 页 WYG0728-0310a.png
 
 
 
 
 
 
 
 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47b 页 WYG0728-0310b.png
  江阴县总论
江阴在常州东北滨临大江东界常熟西接丹徒延袤三百
一十馀里通湖港口自界泾至桃花港凡二十有四寇若浮
江而来犯毗陵犯无锡或自二邑出江江阴其必由之冲乎
君山雄峙江口登其巅东北可以望靖江(江面三/十里)西北可以
望泰兴(隔江一/百六里)兵船猬泊实常州之外户也县故土城近改
甃砖石去江不三里而近沿江包港等镇号称贼薮倭患作
时以贼禦贼亦可以得其助江阴武卫之奋岂惟可庇常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48a 页 WYG0728-0310c.png
州而已哉提兵出江贼舟不得溯江而西金陵实有赖焉
  江阴县境考
江阴县在府治东北九十里本古延陵境汉魏以来为毗
陵县之暨阳乡晋太康元年始析无锡毗陵二县地置暨
阳县梁太平二年改为江阴郡(以其地滨大江南水/南曰阴故曰江阴)徙治
君山之阳(即今/县治)陈永定二年徙治于夏浦(夏浦在县治西十/八里寰宇记陈倪)
(启为郡徙江阴治夏浦为/舰浦城作酝酒池即此)隋开皇九年罢江阴郡为县以
利城梁丰二县并入治仍君山之阳唐武德三年改曰暨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48b 页 WYG0728-0310d.png
州析置暨阳利城二县七年仍为江阳县后晋天福二年
改为江阴军宋淳化元年仍改为县建炎二年复改为军
(本纪作绍兴/二年复置)绍兴二十七年又改为县三十一年复为军
(续编作三/十二年)元初升为江阴总管府至元二十七年改为
州国初改为连洋州寻复为江阴州洪武二年改为县
 旧境东西一百三十五里南北七十二里国朝重加
 经画东抵苏州府常熟县界顾山西抵本府武进县
 界固山阙广二百二十五里南抵本府无锡县界马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49a 页 WYG0728-0311a.png
 镇北抵本府靖江县江岸袤七十四里
  江阴县城池考
江阴县城自梁太平二年始筑跨乾明演教二寺故址历隋
唐皆因其旧以其创始故曰古城后梁乾化三年改筑(祥符/图经)
(载城周一十三里天祐十年/筑内有子城即古城旧址)后晋改县为军曰军城门四曰
延庆钦明通津朝宗宋增城门四东曰新津南曰观风西曰望
京北曰澄江外城门五东曰春晖西曰天庆南曰朝宗西曰
爱日东北曰建寅元定江南城郭尽燬至正十一年兵起始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49b 页 WYG0728-0311b.png
诏天下复缮城郭时州人黄傅摄州事率乡民垒土城之国
初龙凤三年更加修筑甃砖垒石增女墙辟四门名仍其旧
岁久而倾如履平地正德元年知县刘纮修朝宗天庆二
门六年知县王鉼裒民力畚土筑之周九里三十步高一
丈五尺门皆有楼东南北各置水关次年流贼渡江寇城
下居民赖以保障十二年推官王钧置扉木架城上覆以
瓦嘉靖十二年知县李元阳增建城楼八座各当空阙瞭
望相属二十二年巡江御史马公璋捐赎垒石培址甃砖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50a 页 WYG0728-0311c.png
为面几城三之一犹未能尽撤土而为砖也二十八年知
县毛鹏经始改建三十六年知县金柱继筑迄工始为砖
城比旧增高七尺而月城门楼窝铺之属尽撤而新之又
于西北城添设铺舍城之临江者增置栏马墙城制始备
  城
   周围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二尺基厚一丈五尺
   女墙高二尺五寸
  池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50b 页 WYG0728-0311d.png
   深七尺阔四丈二尺
  陆门
   四座曰春晖曰朝宗曰天庆曰澄江
  水关
   三座东南北各一
  角楼
   四座曰爱日曰拱极曰栖霞曰枕江
  敌台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51a 页 WYG0728-0312a.png
   四座
  窝铺
   二十六座
  雉堞
   三千五百一十六垛
  江阴县兵防考
 水兵
  江阴县北枕长江通潮港口二十有四而黄田港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51b 页 WYG0728-0312b.png
  夏港二处尤为切近县治设有耆民兵船三十五
  只在江哨守一枝百户一员统领住守黄田港一
  枝百户一员统领住守夏港二港水兵互为声援
  仍哨至杨舍褚家沙与江阴把总兵船声势联络
 陆兵
  练兵指挥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一员统领民壮勇兵
  家丁共七百二员名无事合营操练分番哨至杨舍
  福山等处有警听常镇参将江阴把总调遣截杀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52a 页 WYG0728-0312c.png
 把总兵船
  江阴把总自谷渎港以至孟渎河皆其信地部下
  兵船六十只汛时分为三枝一枝千户一员领泊
  褚家沙哨至登舟沙以遏狼山之冲一枝百户一
  员领泊青草沙哨至登舟沙营前沙白茆港以遏
  福山之冲一枝本总率哨官一员领泊唐沙以控
  南北两路分番哨至狼福外洋该总往来督察与
  各把总兵船互相察应汛毕无警仍回江阴防守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52b 页 WYG0728-0312d.png
  巡缉盐盗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53a 页 WYG0728-0313a.png
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54a 页 WYG0728-0313c.png
   江阴县备寇水陆路考
  东通常熟
    其道有五由蔡兴闸山塘河口青𤾉镇四河
    口高桥历无锡县之北门而新塘桥华亭太
    平九里大成桥野菱荡庙桥华荡至常熟县
    之南门或于大成桥收港历杨尖后过湖从
    六园东行至山塘泾或由南仓历竹塘华墅
    横塘苏茅长寿至山塘泾皆东北路也由定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54b 页 WYG0728-0313d.png
    山石桥长泾陈墅沈店大河张母桥至山塘
    泾或由杨舍城历顾山市桥以抵虞山北麓
    者皆东路也杨舍顾山旱路也其馀皆水路
    也旱路与高桥水路为正道其馀皆间道也
  西距武进
    其道有三由蔡兴闸历越城桥青𤾉镇四河
    口高桥出官塘而西以抵于白家桥者其南
    路也由蔡兴闸山塘河三山门堰陈渎桥鎗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55a 页 WYG0728-0314a.png
    头以抵郡治之北门者其西南路也由陈墅
    之七里桥娄家桥富卑沙门村西洋桥北朱
    石幢白沙圩出横林亦可以至郡治者东南
    路也南路正道也西南东南二路皆间道也
  北枕大江
    出江之口有三由县北黄田闸或由县北申
    港皆可以出江者其北路也由南闸迤西外
    港而出者其南路也三者皆正道非间道也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55b 页 WYG0728-0314b.png
  东南与无锡为界
    其道有六详见无锡县水陆路考
   右水陆可通之道凡十有七其间港汊浩繁歧
   路错杂不可胜纪不能一一而设备也惟当摘
   其中之尤要者团兵勇建寨栅以守以禦其馀
   则惟以游兵行哨奇兵设伏轻兵出袭焉斯可
   矣计邑之险要有四曰黄田港曰三沙曰杨舍
   曰青旸镇详著各图说于后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56a 页 WYG0728-0314c.png
 
 
 
 
 
 
 
 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56b 页 WYG0728-0314d.png
  黄田港险要说
江阴港口虽多然切近县治者无如黄田港寇一登泊
县治骚动矣必设重兵于此防哨与夏港兵互为声援
仍于港口设立水寨屯劄陆兵与县城相为掎角首尾
相应岂惟江阴无虑毗陵亦无北顾之忧矣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57a 页 WYG0728-0315a.png
 
 
 
 
 
 
 
 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57b 页 WYG0728-0315b.png
  三沙险要说
江阴北滨大江港口错杂难于防禦非兵船远哨分守
上游则无港不可登泊也而所当哨守者有三曰唐沙
曰青草沙曰蒲沙唐沙青草沙则南连福山蒲沙则北
通狼山是乃天设之险为江阴之外护也今设游兵二
枝于此往来会哨计亦善矣然三沙土豪素称窃盗之
渠魁除之则激之使乱纵之则盗日蔓滋为今之计宜
明示甄别使之改过操练乡兵与官兵互相紏察而以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58a 页 WYG0728-0315c.png
一巡司领之其弗率训典者亟𠞰绝之数年之后兵船
可革盗可化为良民也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59a 页 WYG0728-0316a.png
 
 
 
 
 
 
 
 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59b 页 WYG0728-0316b.png
  杨舍险要说
杨舍在苏常二郡之交去常熟江阴各三十五里为常
镇二郡沿江险要之最近筑堡于此而以参将领之分
兵褚家沙以为首尾之势备禦之计善矣然此地素号
贼薮横行江湖窝藏富家未易猝灭诚得良吏一员委
以心膂不激不随乘我兵力恩威兼济或缉或诱使皆
化为良民此今日第一急务也
  杨舍堡城池考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60a 页 WYG0728-0316c.png
杨舍堡古暨阳县也东连大海北枕长江界于常熟江
阴无锡三县之间最为险要嘉靖三十三年倭警巡按
御史尚公维持筑堡防禦损坏例请官银修葺参将府
守禦千户所及察院兵备道署在焉
  城
   周围二里长五百零一丈
  月城
   四座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60b 页 WYG0728-0316d.png
  城楼
   四座
  角楼
   四座
  陆门
   四座
  水关
   一座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61a 页 WYG0728-0317a.png
  窝铺
   二十座
  雉堞
   一千三十六垛
  杨舍堡兵防考
杨舍与狼福二山相为犄角乃常镇之藩屏留都之门
户也常镇参将一员驻劄其处沿江一带皆其信地水
营兵船一百只分为四枝内二枝百户二员领泊褚家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61b 页 WYG0728-0317b.png
沙更分哨至三爿沙登舟沙营前沙刘家河许浦嘴下
以策应崇明上以回顾杨舍一枝千户一员领泊三丈
浦遏福山之冲且为掎角之势一枝中哨百户一员领
泊谷渎港口以备缓急调遣其褚家沙三丈浦谷渎港
船只仍每半月一次轮番更换哨守遇警与苏松参总
兵船互相应援江阴圌山二把总兵船悉听调度陆营
原设哨官五员统领陆兵一千名无事则合营操练分
番哨至福山江阴等处有警随贼向往截杀春秋汛时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62a 页 WYG0728-0317c.png
分为二枝一枝左哨百户一员右哨千户一员统领于
谷渎港口外教场屯劄一枝前哨百户一员后哨百户
一员统领于杨舍北门里教场屯劄以为犄角之势每
半月一次更番在沿江一带护塘巡哨如贼登谷渎港
岸则外教场一枝为正兵里教场一枝为援兵贼从常
熟江阴而来则里教场一枝为正兵外教场一枝为援
兵会合截杀本堡有中哨百户一员统兵二百名与范
港石头港二巡司弓兵一百七十名并在城居民协守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63a 页 WYG0728-0318a.png
 
 
 
 
 
 
 
 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63b 页 WYG0728-0318b.png
  青𤾉镇险要说
青旸镇在县治南四十里南通四河口四河口者自运
河分枝东通常熟西通武进南北即运河经流直抵无
锡焉江阴濒江不三里而近防江兵戍视他邑为剧而
腹内险要惟一青𤾉何哉以其南扼高桥为南地之屏
障故也若非严设守备则寇贼得以南北纵横矣此镇
地饶民富易以团结惟在上者鼓舞何如耳
   江阴县巡司(弓兵/数附)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64a 页 WYG0728-0318c.png
 利港巡司
  在县治西一十五里夏港口宣德二年建原在利
  港东天顺五年利港废塞徙今地设弓兵七十名
  往来巡逻
 石头港巡司
  在县治东三十里石头港口成化二十三年建设
  弓兵七十名往来巡逻
 范港巡司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64b 页 WYG0728-0318d.png
  在县治东六十里范港口洪武三年建设弓兵一
  百名往来巡逻
  江阴县倭患事迹
嘉靖三十年丙辰
 二月贼分掠县境
 三月贼攻县城知县钱錞禦战死之
  贼至江阴錞出禦于石幢身被一矢又禦之华墅
  斩贼首九级贼惧乃合常熟贼一千五百馀人攻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65a 页 WYG0728-0319a.png
  围县之东门屠戮甚惨填濠直逼城下錞欲出兵
  禦之兵备王副使持谋坚壁固守錞怒取印印衣
  独率民兵出城死斗杀贼颇众马入于淖贼伏起
  刺之中十馀鎗而死贼亦惧而遁
 七月贼围县治主簿曹廷慧禦却之
  倭寇至县令避居学宫城守者多窜廷慧登城射
  贼眼命左左中命右右中贼惊遁去翌日贼障牛
  皮凿地廷慧析薪火之贼稍退被围四十日生员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65b 页 WYG0728-0319b.png
  薛亶诣抚按告急偕善泅者二人昼夜潜行七日
  始达会樊参将帅兵千馀来援廷慧为内应声援
  既接贼遂骇散
 八月贼掠县境官兵击败之
   按县令钱錞之死无备故也其志可哀矣以临
   江重邑而至无备当事者各与有责矣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66a 页 WYG0728-0319c.png
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67a 页 WYG0728-0320a.png
  靖江县总论
靖江乃长江下流虽为常郡属邑而孤悬江心四面受
敌独膺其难海寇若溯江而来(东至海口/六十里)此先受兵周
围港口凡五十有八(如朱家港唐/铁港之类)北望泰兴南望江阴
壤地虽小而所关系至大盖金陵以瓜仪京口为东海
关隘往年贼犯瓜仪图绝纲运道经靖江仅能自守使
有重兵于此控扼邀击贼岂能飞渡哉近设参将驻兵
营前沙遏寇于东洋洪涛中旷野无援迂阔难恃如愚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67b 页 WYG0728-0320b.png
见莫若令游兵船于营前沙不时巡哨而参将改泊靖
江军民相倚气势孔增设有缓急泰兴江阴二县水兵
南北策应贼气益慑而不敢西矣
  靖江县境考
靖江县在常州府东北一百一十里本扬子江中一洲
旧名为马驮沙其地中分为二曰马驮东沙马驮西沙
汉以前无考嘉靖三年县令易干得断碣于西沙焦山
港其文曰此沙乃吴大帝牧马大沙隔江一洲为牧马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68a 页 WYG0728-0320c.png
小沙俗盖呼大为驮讹牧为马云隋唐时属泰州海陵
吴陵县境宋时𨽻扬州泰兴县者三分之二元因之国
朝洪武初全𨽻江阴盖以土产类江南田赋独重于扬
州诸县故也成化三年巡抚都御史高公明以江盗弗
靖请于朝添设县丞一员署其地抚治之七年巡抚都
御史滕公昭奏立为靖江县(以江海多/警故名)𨽻常州府沙本
以海潮逆江依孤山之麓渟聚成壤(广陵志云赤乌年/间有白马负土入)
(江遂有/此洲)大沙之外有十洲自东绕南至西联络起伏或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68b 页 WYG0728-0320d.png
大或小(面条沙东开沙尹家沙宫沙段头/沙南沙西小沙孙家沙新沙团沙)旧尚有江相
隔今沙涨起相连广袤次于大沙民居加密云
 东抵巫子门海洋西抵本府武进县横担广九十五
 里南抵本府江阴县界江岸北抵扬州府如皋县石
 庄袤八十八里
  靖江县城池考
靖江旧为土城周三里外堑河旋绕乃伪吴张士诚部
将徐太二所筑外有池内广五顷国朝成化十三年知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69a 页 WYG0728-0321a.png
县张汝华因其址修筑之并建县治于城中正德元年
海寇窃发知县周奇健加筑土墙于城上四门易以砖
甓各覆以楼东曰观海西曰障江南曰济川北曰回澜
障江门之南则建水关引水入城以通灌溉嘉靖三十
二年因岛寇之警江南北州县皆修筑城堡知县汪石
改甃砖石增设敌台门楼女墙改筑水关于东门之南
三十四年知县应昂复浚堑濠加筑瓮城即旧城而增
高焉四十三年知县王叔杲以城中民稠地窄欲扩城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69b 页 WYG0728-0321b.png
西展并西市仍改水关从西以便水性以调去不果
  城
   周围长六百四十丈高一丈九尺厚九尺
  池
   广四丈五尺深一丈二尺
  陆门
   四座上各有楼
  水关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70a 页 WYG0728-0321c.png
   一座
  月城
   四座
  敌台
   十座
  水栅
   一座
  窝铺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70b 页 WYG0728-0321d.png
   二十座
  雉堞
   一千三百七十四垛
   靖江县兵防考
 水兵
  靖江县僻处江心四面受敌周围港口五十有八
  而孤山套口蟛蜞港烂港口三处尤其要害近设
  总练指挥一员水哨官二员统官民船三十四只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71a 页 WYG0728-0322a.png
  水兵民壮弓兵共八百七十二名分为三枝一枝
  该县佐贰官一员督同哨官一员统领住守孤山
  套口一枝哨官一员统领住守蟛蜞港一枝该县
  佐贰官一员统领住守烂港口仍各分番出哨至
  唐沙蒲沙等处与江阴县并该把总兵船互相策
  应
 陆兵
  陆哨官一员统民壮六百名内将二百名驾船出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71b 页 WYG0728-0322b.png
  江巡逻其四百名分布四门与城内居民编甲防
  守
  靖江县水陆路考
靖江县北通淮扬南通江阴东通大海西通京口孤悬
江心如一沙然且港口甚多无港不可收泊无地不可
登犯非有险要可据故不作水陆路图考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72a 页 WYG0728-0322c.png
 
 
 
 
 
 
 
 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72b 页 WYG0728-0322d.png
  新涨沙险要说
靖江之去江阴也凡四十里而新涨沙在半涂焉南北
六七里东西二十里乃盗贼之渊薮也贼隐遁于此而
以腹心至县瞰人贫富不时入劫江中之贼亦多出此
必须申明保甲之法严加缉捕或特设巡司守之庶得
南北通利云
  靖江兵务议附录
靖江知县王叔杲申呈云本县孤悬江心四面受敌必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73a 页 WYG0728-0323a.png
须泰兴江阴二县各发兵船数只会同靖江南港兵船
主客戮力协守中流其周家桥把总兵船一支哨至石
庄巡司地方江阴把总兵船一枝哨至巫子门迤西江
面南北三枝兵船分设已定务期守望相助无事之时
三枝分䑸旌旗相望金鼓相闻在江同习水战如遇有
警贼势或犯中沙原屯靖江兵船分为二层迎敌周家
桥江阴二把总兵船分为左右二翼来攻倘贼或犯江
阴或犯泰兴彼此协力救援所犯之处即以兵分二层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73b 页 WYG0728-0323b.png
迎敌一如前例靖江县仍相度地理于本沙东南东北
要害港汊二处再为开浚深阔屯泊兵船以避风涛而
屯操民壮以一半在城防守一半在外江岸巡缉备寇
登击如此则战守有合一之算贼寇无飞渡之理靖江
之门户既固而留都之根本自安矣
 按此议不但自私其邑而因可以强友邦之兵协力
 不渝兵气百倍然则兹议也又岂独可行之靖江耶
   靖江县巡司(弓兵/数附)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74a 页 WYG0728-0323c.png
 新港巡司
  洪武二年设原在马驮沙永乐四年移置新港北
  旧属江阴县成化七年建县改属本县十年知县
  郑锜迁于新港之仓基额设弓兵八十名往来巡
  逻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75a 页 WYG0728-0324a.png
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76a 页 WYG0728-0324c.png
  宜兴县总论
毗陵属邑惟宜兴最僻故言兵务者谓贼寇所不至弃
而弗讲是狃目前之见而未稔江南形胜之故也何也
天下有事苏松嘉湖杭为必争之地谁不驻兵严守欲
自长江取京口蚕食而进难矣哉若自采石趋三坝出
太湖乘捷捣虚全吴诸郡靡不骚动势如破竹阳羡非
必由之路乎练重兵扼险要诸郡之门户实在于此
  宜兴县境考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76b 页 WYG0728-0324d.png
宜兴在常州府治南九十里秦汉时为阳羡县晋怀帝
永嘉四年分六县六郡统之遂移阳羡县于君山下而
以县治为义兴郡(晋地里志载惠帝以周玘创义讨石/冰立义兴郡表玘功但玘传谓讨石)
(冰陈敏钱璯三定江南元帝以玘频兴义兵特为置义/兴郡以彰其功考帝纪斩石冰事固在惠帝永兴元年)
(钱璯反乃怀帝永嘉四年在惠帝后已见志误兼元帝/虽自永嘉元年以琅琊王镇建业又历悯帝朝方称制)
(改元立郡乃帝承制行事时事/未可直书为帝附录以备参考)六朝不改隋始以郡为
县治亦仍为县治而君山之阳羡遂废唐志载武德七
年以义兴县置南兴州并析置临津阳羡二县(续通典/谓武德)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77a 页 WYG0728-0325a.png
(二年改义兴县为鹅州又置阳羡临津/两县七年改临津为南兴州未知孰是)寻省阳羡临津
二县仍为义兴县宋开宝九年始改义兴为宜兴(实录/载是)
(年太宗即位十月壬戌诏天下州/县名与朕名下一字同者宜改)元初改县为南兴军
旋改为宜兴府元贞元年改为州国朝洪武二年复为

 旧境东西一百六十里南北一百一十四里国朝重
 加经画东抵苏州府吴县界太湖中沂洲西抵应天
 府溧阳县界葑埭广一百六十里南抵湖州府长兴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77b 页 WYG0728-0325b.png
 县界垂脚岭北抵本府武进县界黄土桥袤一百四
 十里
  宜兴县城池考
宜兴县城旧在荆溪北前临溪后阻河左右俱堑以濠
自三国吴赤乌元年创建周围一里九十步高一丈二
尺厚称之濠阔三丈五尺隋大业初路道德重修元定
江南城郭尽毁至正十一年兵起始诏重筑国初守将
杨国兴改建永乐十四年展拓之南距周渎北际庆源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78a 页 WYG0728-0325c.png
东望李公堤西界义阡周九里有奇建东西南北四门
又设小东门各建戍楼于上成化十四年重修弘治四
年知县陈策又修正德七年知县刘一中增修并筑水
关及闸闸有护堤十四年知县刘秉仁复加缮治嘉靖
三十四年知县董鲲以倭警增建敌台五座四十三年
知县黄茂增建东西关楼(吴可行/有记)雉堞楼橹屹然改观
  城
   周围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78b 页 WYG0728-0325d.png
  池
   阔三丈有奇深一丈五尺
  陆门
   五座上各有楼
  水关
   二座南北各一
  敌台
   五座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79a 页 WYG0728-0326a.png
  窝铺
   二十四座
  雉堞
   二千二百三十六垛
  宜兴县兵防论
宜兴坐跨两氿太湖在其东南与吴兴接壤濒湖之盗
轻舟往来岁以为常而吾吴之按部者权不行于越拘
摄最难所宜专设官兵防守要害而崇山深莽易于伏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79b 页 WYG0728-0326b.png
戎又不独湖防而已也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80a 页 WYG0728-0326c.png
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81a 页 WYG0728-0327a.png
 
 
 
 
 
 
 
 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81b 页 WYG0728-0327b.png
  湖汊险要说
湖汊巡司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又东五里为香兰山太
湖交滨吉安长兴之境也浙直之交山水所会盗缘为
奸况太湖茫茫寇若从此登犯县境骚动矣宋时置香
兰巡司香兰寨以控扼之今但设一巡司而远在内地
已失险要多矣况弓兵几何而可禦之乎故必修复香
兰旧寨团练水陆兵勇而以本司统之所谓遏贼于上
游贼自不得而入境矣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82a 页 WYG0728-0327c.png
 
 
 
 
 
 
 
 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82b 页 WYG0728-0327d.png
  下邾险要说
下邾巡司在县治东北东通太湖盐盗之所钟也寇若
自洞庭劫掠阻于苏州之胥口无锡之独山必自此流
突县境扬帆而来瞬息可至不可不增兵戍守严为之
备也或曰宜兴自古兵燹莫及且居腹内贼必不至空
费兵食何益哉曰是不然昔日之寇皆在沿海今濒海
诸州县备禦已严贼至无所掠必走腹内地方攻劫如
福建之建宁县非耶兵法有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毋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83a 页 WYG0728-0328a.png
谓贼不知胜算也
   宜兴县巡司(弓兵/数附)
 张渚巡司
  在县治西南六十里永丰乡设弓兵三十名往来
  巡逻
 湖汊巡司
  在县治东南四十五里君山乡设弓兵三十名往
  来巡逻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83b 页 WYG0728-0328b.png
 下邾巡司
  在县治东北三十五里洞山乡设弓兵三十名往
  来巡逻
 钟溪巡司
  在县治北五十里万金乡设弓兵三十名往来巡
  逻
 常州府土贼要害
  武进县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84a 页 WYG0728-0328c.png
   聚劫
    采菱港
     在白家桥南
    连江桥
     在新闸之北奔牛之南通江故也
    戴琪桥
     在府城东南为武进宜兴无锡三合界之
     处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84b 页 WYG0728-0328d.png
  无锡县
   出贼(就于本/处聚劫)
    新塘桥
     在县城东三十里水大而地旷
    堠山下
     与新塘桥相近
    石塘湾
     在县城西北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85a 页 WYG0728-0329a.png
    五牧
     在县城西北官塘
    曹王泾
     在县城南官塘
    三坝
     在县城西北二十七里此处江阴常熟俱
     通水大而地旷
    杨湖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85b 页 WYG0728-0329b.png
     在县城西南宜兴道中
   聚劫
    双河口
     在县城西北五里此处极空野南通太湖
    洛社
     在县城西北三十里官塘
    百渎口
     在县城南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86a 页 WYG0728-0329c.png
    新安
     在县城南二十四里官塘
    五丫浜
     在县城东北二十七里(四通八达江阴/常熟交界之处)
    华渡
     在县城西南为武进宜兴无锡三合界之
     处
    杨溪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86b 页 WYG0728-0329d.png
     在县城西南宜兴道中
   盐盗出没
    高陆堰
     在县城西北二十二里江阴县交界之处
  江阴县
   出贼
    竹塘
     在县城东常熟道中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87a 页 WYG0728-0330a.png
    华墅
     在县城东常熟道中
      已上二处无客商往来俱在江中野处
      行劫
   聚劫
    四河口
     在县城东南四十五里无锡县交界之处
    青𤾉镇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87b 页 WYG0728-0330b.png
     在县城南四十里
  宜兴县
   出贼(就于本/处聚劫)
    新渎桥
    浪打川
     在县城北五十里官塘
   聚劫
    季亭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88a 页 WYG0728-0330c.png
     在县城北十二里官塘
    东氿
     在县东城外通太湖东南由黄渎港出东
     北由竹山港出
    西氿
     在县西城外通溧阳县
    中溪
     在县城东北四十里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88b 页 WYG0728-0330d.png
    百渎
     在县城东北四十里
    善权近处
     在溧阳县交界之处
  靖江县
   出贼
    蟛蜞港
    新涨沙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89a 页 WYG0728-0331a.png
   聚劫
    大江
 
 
 
 
 
 
江南经略 卷五上 第 89b 页 WYG0728-0331b.png
 
 
 
 
 
 
 
 江南经略卷五下